综合新闻

纪要|郭丹彤教授西北大学讲座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3月3日下午,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扶持学科—上海大学埃及学学科负责人郭丹彤教授应邀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讲“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四百一十讲,题目为“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古代埃及都城变迁”。本场讲座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志斌教授主持,中东所多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郭丹彤教授对古代埃及的历史阶段进行概述,并按照时间顺序将古代埃及都城变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早王朝至中王朝、第二中间期至阿玛尔那时代、后阿玛尔那时代至拉美西斯时代以及新王国时期之后古埃及的都城变迁。

在第一部分,郭丹彤教授指出了贸易远征在早王朝至中王朝时期对古埃及都城变迁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在对外贸易与征战的需求下,埃及的都城在第三王朝时期从上埃及的提尼斯北移至下埃及的孟菲斯。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出兵努比亚及确保南部贸易路线通畅,将都城由孟菲斯南迁至底比斯,至第十二王朝时期法老阿蒙奈姆海特一世统治时期,出于维持政权稳固及恢复埃及北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原因又于埃及中部的利什特地区营造新都伊赤塔维。

接下来,郭丹彤教授提出,外交策略与政治诉求在第二中间期至阿玛尔那时代都城变迁中起到了更为显著的作用。譬如,喜克索斯王朝的都城阿瓦里斯就在埃及与近东的对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王国时代,埃及人的外交策略改为“以攻为守”,统治者随即在上下埃及分别设置都城底比斯、孟菲斯,以便对迦南、底比斯地区实现有效控制。

其次,郭丹彤教授认为,从后阿玛尔那时代至拉美西斯时代是埃及逐步走向地中海世界的时期。这一时期,拉美西斯二世在三角洲地区的阿瓦里斯营造拉美西斯城作为陪都,埃及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埃及与东地中海紧密联系起来。

随后,郭丹彤教授表示在新王国时期之后古埃及进入衰败期,这一时期的埃及政权林立、政局动荡,但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最终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埃及的核心地区,诸如塞易斯城、及此后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港都位于三角洲地区,埃及至此融入东地中海世界。

最后,郭丹彤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法老时代埃及都城的变迁过程就是一部埃及文明与其周边文明交流互鉴、最后融入到东地中海世界的历史,是探究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

在互动环节中,郭丹彤教授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有关埃赫那吞时期宗教因素在古埃及都城变迁中的作用、孟菲斯城市在古埃及后王国时期的地位与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韩志斌教授对郭丹彤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本文转载自“西大中东研究所”公众号

文字:唐箫雅

编辑:闫   腾

责编:张向荣

审核:闫   伟